明知道自己的能力還沒能達到一定程度,也曾説了就算去考試也沒有自信及格,但是還是硬要拉著孩子去考試,口中説著「我是爲你好」、「你明明就可以」這種貌似是肯定孩子的話。孩子怎會不知道,她只是你作爲家長因爲小時候沒有機會學樂器,現在又覺得自己學習能力沒有年輕的時候高所以以「提高入學機會」和「多學一個技能不好嗎」硬生生的塞到孩子的時間表裏。
剛開始是真的對樂器有興趣,但沒日沒夜的從不懂樂理的家長口中聽到「你知不知道我小時候根本沒機會學」、「我花了那麽多讓你上課」「你怎麽不能彈好?」,不忿和不爽填滿了内心,取締了剛開始的熱情。曾經有一次真的不爽纍積到盡頭反問了一句「那你怎麽不自己去學?」得到的回應也還是「我學不來啊!你給我學好就是報答我了」。
爲了提高升中機會,又拉著孩子到琴行要求孩子從薩克斯和爵士鼓之間選一款在準備升學期間開始學習。兩個選項都是家長喜歡的樂器,孩子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她跟你說她兩款都不想學,比較想要學長笛時,你那失望的樣子。
後來在孩子明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很大幾率不會及格,不顧其意願還是替她報名考試,在不及格後就一昧責怪孩子沒有好好認真準備考試,怎麽要浪費報名費跟時間,爲什麽不跟你說自己沒有自信可以考過。每天練習你明明也看到不是嗎?再説,孩子有説自己沒有自信,你不聽跟孩子沒說是兩回事吧?
到後期,你硬要孩子同時準備公開試和樂器試,可能是發現孩子的壓力真的大到要壓垮孩子了,不管儘管已經付了考試的報考費,還是跟孩子討論放棄這次的考試。聽到終於不用在無止境的壓力生活了,孩子的淚水止不住滑下。「你可以多想一點時間,不用馬上決定。」你想讓孩子多想一下,避免意氣用事,但孩子很快且堅決的跟你說她不要考試。
她不再需要受到被逼考試受煎熬,原以爲是你明白到你所帶給她的壓力真的過大,直至在之後的日子一直説著報考費的金額。
所謂的體諒,不過是止損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