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期被評爲64
聽説,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所以要好好保護我們的雙眼。從別人的雙眼,我們能讀懂對方的真實心情。我完全不懂這個説法。如果眼睛是「靈魂之窗」的話,那我不就是沒有「靈魂」的人了?
我從小便活在黑暗之中,不知道朋友的長相,也不知道親戚的長相,不知道父母的長相,更是不知道自己的長相。還記得年少的表妹曾跟我説過,她害怕待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但天真的她並不知道,我從未見過自己的身體、親朋戚友的臉。
我從小在黑暗中長大,但我的世界,從不缺色彩;我的「靈魂」,或者說我「心靈天地」。
我從未透過我自己的「靈魂之窗」認識我們共存的世界,但我從觸覺和聽覺,透過「心靈之窗」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我身邊的人。
我很明白面對初認識的陌生人,大家並不會敞開心窗,我只能在窗外,輕輕敲著玻璃,請求讓我走進他們的「心靈天地」一同遊玩。
每個人的「心靈天地」都總是充滿色彩,讓人感到溫暖。和大家的相處,我學會從「心靈之窗」外「窺視」他人,和大家漸漸變得熟悉才開始踏入他人的「世界」,讓我不在像小時候不管一切衝進別人的世界裏「添亂」。我也學會了「顔色」,母親的世界是令人時而溫暖時而熾熱的火紅色;父親的是令人恬靜的蔚藍色,間中會是令人恐懼、像暴風雨前夕的灰藍色;朋友是令人舒適的綠色。
雖然我從未真實看過以上的顔色,但籍著和不同人交流,我認識更多的顔色,但這「窗」,除我以外,無人能見。我一直深知沒有人是完美的,間中會有零星的漆黑的出現,但總有褪去的時候。世上沒有絕對壞的人,只不過是他們内心的「星星」未能照亮他們的「夜空」。
我對他人的内心充滿好奇心,懂得看別人心靈天地最具特色的地方,衆人的優點是太陽,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充滿光輝的人生。但可惜的是,故於中國傳統觀念,大家性格偏内斂,不怎麽願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表現自己。讓不少誤會產生。
大家過於依賴「靈魂之窗」。讓自己的視線變得狹隘,只相信表面所得的資訊,對他人先行貼下標籤,看不到他人内心深處的光明,只因標籤早已蓋過一切。
如果觀賞「靈魂之窗」,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紛爭會不會能有所減少呢?當然,我不是要大家弄瞎自己來觀賞「靈魂之窗」,只是不依靠片面、表面的認識,二十向對方敞開「心靈之窗」、將心比己的互相相處下去。每個人各自的心靈都是色彩繽紛的,如果因爲誤解而忽視這點是很可惜的。
從「心靈之窗」所認識的人才是最真實的人,沒有欺騙、沒有隱瞞、沒有心計、沒有陰謀亦沒有面具。從「心靈之窗」認識別人,不用猜測對方的母的,不用對他人有所提防。因爲藉由「心靈之窗」所認識的人,出發點只有一個——只因他們被互相的「太陽」、魅力所吸引。
到這裏,或會你會問,我的「世界」是張怎樣?有著什麽顔色?但,我回答不了,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們每個人看自己的世界都是充滿不同顔色的,因爲我們對自己記憶有著不同的感受。每個人對同一個人的「世界」能讀出不同的顔色,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所謂的顔色沒只不過是給你的「感覺」而已。
關上「靈魂之窗」,以「心靈之窗」的交流,如同在密室把窗推開,打破密室,呼吸一口來自大自然的空氣一樣舒適、自然和放鬆。
與其緊閉「心靈之窗」,將自己真實一面收起來,不如將它推開,讓大家得知你那獨特,不可被取締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