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在中學的作文

當時老師評分為62

 

  適者生存,是現今社會運轉的基本生存原則.作爲弱者,自然會被社會淘汰.因此大衆開始追求當「第一」,再加上「不輸在起跑線」的風氣,讓衆人追著第一名的「王座」耗盡一生.「不做最後」能逃過被社會淘汰的命運,但「不做第一」,不跟衆人追著一個追著一個虛構的「王座」,爲求在兩者之間生存,很奇怪嗎?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處世態度與大衆的處世態度背道而馳,讓不少人分隊這種的處世態度,將套用這種處世態度的人標籤為「不思進取」,並致力抨擊他們。但仔細反思,在「第一」和「最後」之間的人,不是才是最會享受、獲得最快活的人嗎?難道不是最聰明的人嗎?

 

  「第一」,讓人朝思暮想的位置,是衆人一直想達致的理想。但你人生能得到多少個「第一」?多個比賽在你的人生中同時舉行?求學時期,除了學業,還有運動項目、藝術、樂器、外語等方面追求第一。從校園踏出社會後,年薪、資歷、專業、職位,甚至伴侶,各式各項的方面都是一場比賽,不像是求學時期能用數字表示一切來分高下的比賽。而求學時期贏得的「第一」呢?對於以踏出社會的你而言,證書,已成廢紙;獎杯,只是裝飾;光榮,早已不再。或者剛開始能成爲同僚,但總有成爲不值一提的一天。一直追求「第一」,換來的是一時的快樂,是永恆的疲倦。不持續地保持興趣,證書、獎杯,有何意義呢?

 

  「第一」,正所謂「樹大招風」,你有多大的名氣,就有多大的麻煩找你。如果你得到「第一」後,開始招搖自己,將自己捧到天上高,但沒有致力的維持、準備自己,總有一天你的名氣不在,身邊的人也看清你的實力,不再相信你的爲人。當「第一」,深怕有人隨時在背後刺自己一刀,奪走自己的「第一」。讓「第一」不輕易相信他人,處處提防。試問這樣的人,有誰會願意來往呢?

 

  「最後」,是沒有人想當的位置,是衆人一直唾棄的目標。求學時期,「最後」或要留級,重讀一年,比他人多耗一年在校園生活,比他人多耗一年青春,只能默默送同年的友人上大學。從校園踏出社會後,「最後」好運能找到聘用自己的公司,但最後或會因能力不及同僚而被解僱;不幸的可能因不亮眼的成績單,頻頻吃「閉門羹」,最後待在家中,成爲被社會最歧視的「啃老族」。或者「最後」曾努力,或者「最後」曾做到意見什麽大事幫助了公司,但礙於是「最後」名牌不如「第一」光亮,「最後」終不能得到其應得的,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有誰會想火災這種環境下呢?被大家視爲「不要比他差就好」的指標般的存在。

 

  「中間」,是衆人不滿足亦是大多數正在處於的位置。處於「第一」和「最後」之間,不用活得像「第一」一樣拼活。在求學時期,不用啃讀死背,在能力範圍内用功,盡自己能力,爲求自己能力能得到的佳績就可。甚至有空閒的時間放鬆自己,抒發自己過高的壓力。從校園踏出社會後,「中間」不用像「最後」一樣,常常懼怕被解僱;也不用像「第一」一樣,長時間追求更高的職位,只須要堅守本分,爲公司努力工作、忠心便可。

 

  「中間」,能享受更多他人多忽視的時間。有多少人在踏出社會後不再和家人共聚天倫之樂?「中間」卻能做到,不用過度駕駛工作,不用常常應酬客戶,樂於自己現有的生活,享受生活。踏出社會後,有不少人不在培養兒時的興趣,但他們能火災不那麽「高壓」的生活。這樣的題目不用擔心生繼,能真實的享受生活。

 

  「中間」,不會像「第一」一樣收到過高的期望,亦不會像「最後」一樣一直受歧視的視線,是最自由的角色。「中間」能在自己的能力的範圍内盡情發揮他的所長。有別於「第一」的自大、自豪;有別於「最後」的自卑;「中間」所有的,是他人難以取代的個人特色。能自由發展、擴闊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所長。

 

  總括而言,「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是最聰明的處世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櫻井美咲 的頭像
    櫻井美咲

    ジャニーズ最高!!!!!

    櫻井美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